袁帅个人文集
黄瓜家族的“大块头”——西双版纳黄瓜
袁帅专业号 | 2020-2-20

黄瓜(Cucumis sativus) 家族的“大块头”——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 sativus var. xishuangbannanesis)果型巨大,香味浓郁,耐贮藏,是分布在我国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的特有种质资源。

图1 版纳黄瓜及其横切面

黄瓜是我们最熟悉的蔬菜作物之一,然而,许多人第一次见到西双版纳黄瓜(简称版纳黄瓜)时,却认不出它是黄瓜,因为它长得实在太像哈密瓜了!版纳黄瓜是典型的农家品种,一直以来都没有进行过任何的品种改良,经过当地人的长期栽培和利用,形成了其独特的农艺性状。版纳黄瓜的果型有短柱形和方圆形,老熟瓜的果肉为橙色,这是区别于普通黄瓜的重要特征之一。单果重2–3 kg,最大果重能达到5 kg。与普通黄瓜相比,单瓜种子数目多。版纳黄瓜香味浓郁,嫩瓜和老瓜都可食用,老瓜味道酸甜。老熟瓜耐贮藏,常温下可贮存2个月左右。

图2 集市出售的腌制黄瓜

版纳黄瓜“善解人意,个性坚强”,在栽培过程中,不需搭架挂蔓,也无需浇水和施肥,且具有抗病虫的特性,极大地减轻了山区农民进行作物田间管理的负担,因此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西双版纳的傣族、基诺族、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关于版纳黄瓜农家品种的传统知识

农家品种的命名

当地黄瓜农家品种的民间命名方式有两种,分别为:形态特征——基诺族和傣族根据黄瓜的外形特征,将果型巨大的黄瓜农家品种(版纳黄瓜)命名为“大黄瓜”;生境特征——布朗族和佤族将种植于山上的黄瓜(版纳黄瓜)命名为“山黄瓜”。

相同含义的黄瓜命名,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有不同的称呼。例如,基诺族和傣族分别将“大黄瓜”称为siku和diang gua或diang jing;布朗族和佤族分别将“山黄瓜”称为gei yong和jie guo。

传统的种植方式

在刀耕火种时期,当地人将版纳黄瓜与旱稻、玉米等作物套种,种植于山上的火烧地。尽管刀耕火种时期已经结束,但轮歇地以及多种作物套种的栽培管理方式仍被沿用。勐腊县瑶区乡是西双版纳唯一的瑶族乡,属于山区,农业耕地多,很多村寨的农户都在轮歇地种植黄瓜农家品种,通常将黄瓜与玉米、南瓜、四季豆等作物套种。版纳黄瓜无论攀援与否,都能够正常生长并结果,因此当地少数民族利用了它的攀援特性,与其他作物套种,更加充分利地用空间光照; 同时,利用版纳黄瓜抗病虫害的特性,降低了病虫害入侵农田的风险,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图3 基诺族女性

食用方法

版纳黄瓜是当地少数民族最喜爱的食物之一,食用部位主要是果肉。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皮直接作为水果或零食吃,有时蘸白糖食用。凉拌、炒熟、煲汤,以及腌制酸黄瓜,也是当地人喜食的方式。此外,哈尼族利用版纳黄瓜的根治疗感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传统文化

版纳黄瓜也是各少数民族祭祀活动中的供品之一。布朗族过年祭祀祖先时,将黄瓜洗净、剖开并蒸熟,与去皮蒸熟的芋头、从庭园中采集的鸡冠花,以及酒一起作为供品。祭过祖先之后,再将供品中的食物吃掉。佤族在“新米节”时,将一把小米和黄瓜包在一起,于烧香处悬挂一晚,用于辟邪。第二天把米放入鸡肚中煮熟,黄瓜切片(不煮),招待亲朋。傣族祭祀时需要两三种蔬菜,通常会用白菜、黄瓜等家中最常见的蔬菜; 当有人过世时,则会将家中的两三种作物种子洒在屋外。

图4 基诺族在古茶树下祭祀

种子保存和交换方式

当地农户黄瓜种子的传统来源主要有3个,分别是自家留种、亲友之间交换、作为嫁妆由新娘带到男方家庭。自家留种是最普遍的方式,当年留种,第二年播种。由于环境因素以及保存方法受限,通常种子只会保留一年。基诺族为了延长种子保存时间,有时会将成熟老瓜悬挂起来,第二年剖开取种子。基诺族、傣族、佤族都会将黄瓜种子作为嫁妆。佤族婚嫁时,用芭蕉叶包裹各种作物的种子。

在2000年以前,西双版纳山区村寨几乎所有的农户都种植版纳黄瓜农家品种,但近年来越来越少,甚至在一些村寨已绝迹。版纳黄瓜农家品种资源数量正在加速减少,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与之相关的传统知识也即将消失,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抢救、收集、保存、研究,发掘并利用其特异的性状和基因资源,为这一特殊农家品种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版纳黄瓜农家品种是我国数以万计农家品种的一个缩影。采用科学的手段阐明其特异性,揭示其重要价值,将为农家品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建议:(1)通过一系列培训或交流,促进不同利益相关者对农家品种保护的价值达成共识。(2)提供技术指导,加强政策扶持,在促进农家品种保护的同时,提高农户的生计水平。(3)利用就地保护与农民生计评估框架对农家品种就地保护的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善就地保护措施,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4)以科学研究数据为依据,挖掘版纳黄瓜的优良特性,以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并扩大生产,达到保护目标。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